“这茬韭菜不行”,这是不少金融界人士的共识。这个局怎么破?有识之士指出,韭菜要从娃娃割起。
为让孩子们尽早入坑,一些在长线投资方面颇有心得的机构早早就定下了“金融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并造出声势来,声称金融知识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决不能让孩子们不懂怎么使用钱而输在起跑线上——尽管大多数孩子三瓜俩枣的零花钱即使去买个玩具汽车都要攒上一阵。虽然孩子们会很快发现,兜里现有的购买力和金融书里做个案的数字间存在几何级数的差距,但至少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一个梦想,万一长大后有一天这个梦想实现了呢?
孩子们过年收到的大笔压岁钱,可能让他们距离实现那梦想更近一步。虽然大部分孩子都会遭遇“爸爸妈妈先帮你把钱收着”的典型话术,最终这笔钱又以红包的形式流到了别人家的父母那里。但至少给孩子留下了“我有钱”的模糊印象。
单单是这个模糊印象,也足以让金融机构蜂拥而至。比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就率先做过金融知识进校园的尝试。在2015年广州市1万名中小学生就率先在课堂上开始学习金融理财知识。在小学金融读本中,第一课便是从孩子们熟悉的压岁钱谈起,高中的金融教材则介绍金融活动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再回归到具体的家庭投资理财,介绍一些投资理财的选项。目前还不知道这三年下来,羊城金融机构里的青少年实名账户有多大的增幅。
都是国内一线城市,北京、上海也不会被广州拉下太远。2018年下半年来,上海和北京也都密集推出了“金融进校园”的活动。鉴于之前“裸贷”等并不正规的金融产品已经先行一步入侵象牙塔,现在“正规部队”的进入至少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称,金融知识进校园是深入贯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不仅是配置资金资源的手段,也是增进个人福利的工具,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将使人终身受益。
终身受益这么重要的事自然开始得越早越好。另一个用到“终身受益”这个名头的场景,是在劝说孩子们养成早晚刷牙好习惯的时候。管理零花钱像刷牙一样重要,而且其成果足以买下不少牙刷和牙膏。不过相比国内的金融普及教材从压岁钱开始,在投资理财的链条,其他一些“韭菜养成计划”则没那么目的直接。
日本的中小学金融教育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钱的作用。日本中央银行及金融行业呼吁,为了迎接“非现金支付”时代的到来,有必要让孩子作为“无现金时代”的最早一批“原住民”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其教育方式包括为了使学生们掌握对钱的思考能力,让孩子们自己填写自己长大成人所需的餐饮费和教育费以及网上购物时的注意事项等表格,来知道钱对于长大起哪些作用。
日本的“无现金”教育要比广州的“压岁钱”教育隐藏得更好,而套路更深的金融启蒙教育则压根不提到钱。作为顶级金融掠食者的聚居地之一,英国的“金融韭菜养成计划”启动较早,2014年就将财务教育列入全国课程表。但是受制于师资力量和教材不足,对孩子的金融教育推进比较缓慢。英国议会跨党派财务教育事务小组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只有17%的中学教师获得了如何教授这门课程的培训或建议。奉行“时间就是金钱”原则的金融大亨自然对让“小韭菜”的生长季就这么白白过去看不下去,于是有人干脆自掏腰包,和慈善组织联手,给全英国3400多所公立学校每家都捐了100本免费的学生版个人理财教科书。
这种名为《你的钱很重要》的启蒙版的金融教科书主要讲了六个方面的金融知识,包括储蓄、充分利用资金、借款 、风险和回报、安全和欺诈以及专门为学生设定的离开学校后的工作世界六个板块。涵盖从利息和预算到支出和债务,从投资、保险到税收、福利等方方面面。不要小觑这150页的小册子,其中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会让不少成年人都难以作答。
比如可以先试着解释下什么是复利。虽然这两个字人人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就意义不明了。每个在银行里存着钱的人都会遇到复利,复利也是现代理财重要概念,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就是俗称的“利滚利”、“驴打滚”。计算利息的周期越密,财富增长越快,而随着年期越长,复利效应亦会越为明显。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