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河北邢台市李化江举报柏乡县纪委副书记白成军涉嫌放高利贷,在借款纠纷判决后,利用职务之便施压法院强制执行,更采取到学校门口散发“讨债悬赏”的极端手段干扰李化江16岁未成年女儿的学习生活,由借贷纠纷演变为一场涉及未成年人权益、公权力越界的公共事件。

借款纠纷始末:309万本金背后疑现“砍头息”
2020年,李化江因创业资金需求,经路某群介绍并共同向柏乡县纪委副书记白成军分三笔借款共计309万元,约定月息2%(年化24%)。据其提供的银行流水显示,实际到账金额为294.968万元,其中首月利息被预先扣除。2022年11月,双方重新签订225万元借条,但实际到账192.168万元,其中8.832万元被指用于抵扣前期利息。
2023年,白成军夫妇通过诉讼追讨债务并获得法院支持。李化江称,自己多次找到白成军协商,希望能够分期还款,但是都被白成军拒绝。判决生效后,白成军利用其纪委副书记身份向法院施压,导致其被强制执行并遭司法拘留。
维权手段引争议:校园传单与职场干预触及法律红线
更令舆论哗然的是,李化江指控白成军采取公权力打压威胁、污蔑诋毁等非常规追债手段:
1. 将债务信息印制成传单,在其子女就读学校门口散发;
2. 通过关系干预其工作单位,致使其无法正常履职;
3. 在今日头条平台发布悬赏执行信息。
有法律专家指出,若上述行为属实,可能涉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条规定的侵害未成年人隐私权,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寻衅滋事的界定。
公职人员涉贷疑云:300万资金来源待查
公众质疑焦点还集中于白成军的放贷资金来源。作为正科级公务员,白成军常年放贷,300多万只是所放贷款业务中的其中一笔,其薪资水平与300余万元放贷规模明显不符,不知道其巨额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有无违规?另外,根据《公务员法》第五十九条,公务员不得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
法学专家:关键证据链待完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分析,本案需重点核查:
1. 借贷利率是否超过法定保护上限(现行司法保护利率为一年期LPR的4倍,约14.8%);
2.是否存在"利滚利"等违法计息方式;
3.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程序违法;
4.公职人员财产来源合法性。
值得追问的是,白成军作为纪委副书记,其用于放高利贷300余万元资金来源不明。其行为既涉嫌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又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严重违背公职人员职业操守与法律规范。目前,李化江已反映相关情况,公众期待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彻查白成军资金来源,核查其职务滥用问题,还当事人公道,维护公职队伍清正形象。
编者注: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报道隐去涉事学校及未成年个人信息。本文基于当事人陈述及现有书面证据整理,相关指控尚未经司法机关最终认定。民间借贷纠纷中,出借人与借款人均需遵守《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关于禁止高利放贷的规定,建议公众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经济纠纷。
来源:http://www.rmfz.club/article/807.html人民观察网
如没特殊注明,文章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